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6月12日)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7月16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惡名昭彰:第二之子"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inFAMOUS Second Son类型動作冒險平台PlayStation 4开发商Sucker Punch Productions发行商索尼電腦娛樂总监Nate Fox制作人Brian Fleming音乐Nathan Johnson[1]系列惡名昭彰系列引擎Havok引擎 模式單人发行日全球:2014年3月21日日本:2014年5月22日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英语:inFAMOUS Second Son,中国大陆译作“恶名昭彰:次子”,香港和台湾译作“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又译「声名狼藉:私生子」)是一款開放世界動作冒險電子遊戲,由Sucker Punch Productions開發製作,並由索尼電腦娛樂於PlayStation 4平台上發行。本作為《惡名昭彰》系列中第三款主要作品,於2014年3月21日發售,在台灣及香港市場並同時推出中文版[2]。

遊戲內容[编辑]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是一款開放世界的動作遊戲,玩者以第三人稱視角操作主角戴厄辛·羅爾(Delsin Rowe)。戴厄辛‧羅爾是一名超能者(Conduit),他可吸收各種超人類能力來強化自己。戴厄辛最初獲得的能力是「煙氣」,隨著遊戲進行將擊敗其他超能者,並取得他們的能力。隨著主角能力的擴展,玩者將可作出更進階的動作,並對敵人和環境造成更大的傷害。玩者可借由吸取爆炸裂片(Blast Shards)之能量來取得升級新技能所需的經驗值,這些裂片可在破壞聯合保安部(DUP)指揮中心和追蹤無人機後取得。技能升級採用樹狀圖設計。跑酷是遊戲中的主要系統,可讓戴厄辛使用超能力穿越屋頂和攀爬建築物來在城市內移動。

與《惡名昭彰》系列的其他作品相同,遊戲中玩者可在「善」與「惡」路線之間作出選擇,這將會改變戴厄辛的戰鬥能力、外表,以及部分的故事劇情。

主要角色[编辑]

跟戴厄辛有關[编辑]

戴厄辛·羅爾(Delsin Rowe)

配音:特羅伊·貝克

本作主角,超能者。

最初獲得的能力是「煙氣」,後期擁有「氖氣」、「映像」及「混凝土」超能力,打算推翻聯合保衞部(聯保部),釋放所有在囚的超能者。

瑞吉·羅爾(Reggie Rowe)

配音:特拉維斯·威林厄姆

戴厄辛的哥哥,故事裏經常幫助他。

費曲(Abigail "Fetch" Walker)

配音:勞拉·貝利

戴厄辛其中一個盟友,擁有「氖氣」超能力,故事最後幫助戴厄辛對抗奥古絲汀。

尤金(Eugene Sims)

配音:Alex Walsh

戴厄辛另一個盟友,擁有「映像」超能力,故事最後幫助戴厄辛對抗奥古絲汀。

聯合保衞部(聯保部)[编辑]

布魯克·奥古絲汀(Brooke Augustine)

配音:克莉斯汀·鄧福德(英语:Christine Dunford)

本作反派,擁有「混凝土」超能力,跟戴厄辛作對,故事最後被戴厄辛打敗或殺害。

漢克(Henry "Hank" Daughtry)

配音:David Stanbra

故事初期把自己的「煙氣」超能力給予戴厄辛,中後期曾被奥古絲汀要脅並假冒投靠他,最後戴厄辛放過他或殺害他。

開發[编辑]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最初在2013年2月20日舉行的「PlayStation Meeting」中公開發表[3]。最初公開的主角技能僅有煙氣一種,但製作公司Sucker Punch在訪談中表示實際上主角的能力是吸收他人的超能力。

遊戲中角色的動作及演出是透過动作捕捉完成。這項技術也用於捕捉演員的臉部表情,因此遊戲中的角色面貌與配音演員十分相似。

2014年3月8日,《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在英國的預購數量已經超越《最後生還者》。[4]

獨立擴展包[编辑]

獨立擴展包《惡名昭彰:首道曙光》(inFAMOUS First Light)於2014年8月26日推出,該擴展包不需要本體遊戲即可遊玩。玩家操作《第二之子》中出現過的女角費曲,體驗她的過往回憶。[5]

評價[编辑]

评价汇总得分汇总媒体得分GameRankings80.28%[6]Metacritic80/100[7]评论得分媒体得分电脑与电子游戏7/10[8]Destructoid9.5/10[9]Edge7/10[10]Eurogamer7/10[11]Game Informer8.5/10[12]GameSpot8/10[13]IGN8.7/10[14]Joystiq[15]英国PlayStation官方杂志8/10[16]Polygon8.5/10[17]Wired9/10[18]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在媒體上獲得多數的正面評價,評論家大多讚賞戰鬥和遊戲體驗,但同時也批評遊戲缺乏創新以及其中的善惡選擇系統。《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在GameRankings上獲得了82.02%的分數[6],在Metacritic則獲得80/100[7]。

IGN的文斯·因基尼托(Vince Ingenito)給予遊戲8.7分的評價,他稱讚順暢的遊戲體驗,以及精緻高品質的開放世界;但同時也批評故事劇情膚淺,以及遊戲中的善惡選擇系統讓玩家在選擇邪惡路線時,讓主角戴厄辛的行為與他最初的目的產生矛盾,且無法妥適的融入整個遊戲的故事劇情中[14]。GameSpot的湯姆·麥克夏(Tom McShea)給予遊戲8.0分的評價,他也讚揚遊戲體驗和開放世界的風格,但批評了主角戴厄辛的角色設定。[13]。

在遊戲上市的第一週內,《惡名昭彰:第二之子》讓當英國的PlayStation 4主機銷售量成長了一倍[19]。

2014年4月9日,《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在9天內售出超過100萬套,使其成為系列中銷售速度最快的作品[20]。

參考資料[编辑]

^ 2014-03-10, inFAMOUS: Second Son’s Soundtrack May Hint at Unannounced Powers; Full Track List Availab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ualShockers

^ Sam.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中文版將於 21、22 兩日舉辦上市體驗活動.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14-03-13 [201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4).

^ Welsh, Oli. Sucker Punch announces inFamous: Second Son for PS4. Eurogamer. 2013-02-21 [201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7).

^ Maiberg, Emmanuel. Infamous: Second Son preorders beating The Last of Us. Gamespot. 2014-03-08 [2014-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8).

^ Alexa Ray Corriea. Infamous: First Light coming to PS4 on Aug. 26. Polygon. 2014-01-25 [2018-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9).

^ 6.0 6.1 InFamous Second Son for PlayStation 4. GameRankings.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1).

^ 7.0 7.1 InFamous: Second Son for PlayStation 4 Reviews. Metacritic.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 Hussain, Tamoor. InFamous Second Son Review.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5).

^ Carter, Chris. Review: InFamous: Second Son. Destructoid.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 InFamous: Second Son Review. Edge.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5).

^ Welsh, Oli. inFamous: Second Son review. Eurogamer.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 Reiner, Andrew. A New Direction and Thirst for Power - InFamous Second Son. Game Informer.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 13.0 13.1 Mc Shea, Tom. Infamous Second Son Review. Gamespot.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 14.0 14.1 Ingenito, Vince. InFamous: Second Son Review. IGN.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 Cowan, Danny. Infamous: Second Son review: Thank you for smoking. Joystiq.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 Meikleham, David. inFamous Second Son PS4 review – Superhero sandbox leaves you sleepless in Seattle. Official PlayStation Magazine.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3).

^ Infamous: Second Son review: drain you. Polygon.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 Infamous: Second Son review. Wired.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0).

^ Infamous: Second Son Causes UK PS4 Sales to Double. IGN.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 Infamous: Second Son Sold Over 1 Million Copies in Nine Days. IGN.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5).

外部連結[编辑]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在中文PlayStation.com上的頁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在美國PlayStation.com上的頁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開發商Sucker Punch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惡名昭彰:第二之子》的资料(英文)

查论编Sucker Punch Productions狡狐大冒险系列

狡狐大冒险(英语:Sly Cooper and the Thievius Raccoonus)

2:俠盜幫(英语:Sly 2: Band of Thieves)

3(英语:Rocket: Robot on Wheels)

惡名昭彰系列

惡名昭彰(英语:Infamous (video game))

2

血色嘉年華(英语:Infamous: Festival of Blood)

次子

首道曙光(英语:Infamous First Light)

魂系列

對馬戰鬼

羊蹄山之魂

其他遊戲

火箭:机器乐园(英语:Rocket: Robot on Wheels)

查论编索尼互動娛樂全球工作室亚洲

Team Asobi(英语:Team Asobi)

取代:日本工作室

Polyphony Digital

ForwardWorks(日语:フォワードワークス)

北美

聖塔莫尼卡工作室

顽皮狗

PixelOpus(英语:PixelOpus)

Sucker Punch Productions

本德工作室

圣迭戈工作室(英语:SIE San Diego Studio)

圣马特奥工作室(英语:SIE San Mateo Studio)

Insomniac Games

蓝点游戏工作室

欧洲

Guerrilla Games

Media Molecule

Housemarque(英语:Housemarque)

Firesprite

Nixxes Software(英语:Draft:Nixxes Software)

已关闭

989工作室(英语:989 Studios)

大大工作室(英语:Bigbig Studios)

軌跡工作室(英语:Contrail (company))

进化工作室

Guerrilla Cambridge(英语:Guerrilla Cambridge)

Incognito Entertainment(英语:Incognito Entertainment)

日本工作室

ICO小組

死魂曲項目組(英语:Project Siren)

曼徹斯特工作室(英语:SIE_Worldwide_Studios#Studios)

利物浦工作室(英语:Psygnosis)

苏活小组(英语:Team Soho)

Zipper Interactive(英语:Zipper Interactive)

倫敦工作室

遊戲作品(英语:List of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video games)

戰神

最後生還者系列(英语:The Last of Us (franchise))

漫威蜘蛛俠

地平線

戰鬼

秘境探險

惡名昭彰(英语:Infamous (video game series))

捉猴啦

亞克傳承

ATV越野機車大賽(英语:ATV Offroad Fury)

我的暑假

問答(英语:Buzz!)

殖民戰爭(英语:Colony Wars)

極限滑雪板(英语:Cool Boarders)

星鳴特攻

舞蹈明星派對(英语:Everybody Dance (video game))

暗雲

毀滅賽車(英语:Destruction Derby (series))

毀滅群星

魔鬼骰子(英语:Devil Dice)

無限回廊

無盡的任務

全民高尔夫

全民網球(英语:Everybody's Tennis)

EyePet(英语:EyePet)

EyeToy

FantaVision(英语:FantaVision)

胖公主

特警雄鷹(英语:G-Police)

重力異想世界

源氏:武士的黎明(英语:Genji: Dawn of the Samurai)

GT賽車

檯球王(英语:Hustle Kings)

隱形妖怪(英语:Invizimals (series))

傑克與達斯特(英语:Jak and Daxter)

噴氣摩托(英语:Jet Moto)

跳闪!

殺戮地帶(英语:Killzone (series))

雷蓋亞傳說

百戰小旅鼠

小小大星球

樂克樂克

骷髏戰士

美國職棒大聯盟(英语:MLB: The Show (series))

小小賽車族(英语:ModNation Racers)

摩托風暴(英语:MotorStorm (series))

卡通賽車大獎賽(英语:Motor Toon Grand Prix)

俺尸:被詛咒的血統(英语:Oreshika: Tainted Bloodlines)

啪啦啪啦啪(英语:PaRappa the Rapper)

戰鼓啪打碰(英语:Patapon)

行星邊際(英语:PlanetSide)

追擊力量(英语:Pursuit Force)

越野拉力(英语:Rally Cross)

瑞奇与叮当

抵抗(英语:Resistance (series))

莽荒之月(英语:Savage Moon)

暗影野獸(英语:Shadow of the Beast)

歌星(英语:SingStar)

死魂曲

狡狐大冒險(英语:Sly Cooper)

海豹突擊隊(英语:SOCOM (series))

運動冠軍(英语:Sports Champions)

派對總動員(英语:Start the Party!)

超級星塵(英语:Super Stardust)

虹吸戰士(英语:Syphon Filter)

審判魔眼(英语:The Eye of Judgment)

大逃亡(英语:The Getaway (video game series))

這是足球(英语:This is Football)

烈火戰車(英语:Twisted Metal)

線條兔子(英语:Vib-Ribbon)

戰鷹(英语:Warhawk (1995 video game))

勇者實在太囂張(英语:What Did I Do to Deserve This, My Lord?)

白騎士物語

狂野歷險

反重力赛车

魔法書(英语:Wonderbook)

世界足球巡迴賽(英语:World Tour Soccer: Challenge Edition)

其他相關

Bungie

PlayStation製作(英语:PlayStation Productions)

Sony主題 PlayStation主題 電子遊戲主題

规范控制数据库:各地

法国

BnF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