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攻坚治“双超” 联合执法显成效——平武检测站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7-03-06

3月1日,省道105线九环东线绵阳境内道路上,过往车辆来来往往,井然有序。在这条平武人民的“生命线”上,通过国家I类治超检测站平武站的交通路政、公安交警全天候的坚守,线路上的货运“双超”车辆超限率已减至如今的3%左右,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2月中旬以来,平武县再展治超利剑,以治理车辆“双超”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道路安全的重要抓手,以整改存在的问题为重点突破、全面出击,短期内治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完善设施设备以及建立高效的联合执法机制深入持久的开展治理“双超”,截至目前没有发生一起因超限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

强化要素保障人员设备经费三到位

“超载必卸超载必罚”、“超载越多危险越多”……当天下午3时许,记者在平武治超检测站周边看到,各类“双超”治理警示标语格外醒目。在治超站旁的主干道上,很远就能看到两台太阳能专用警示灯闪烁不停。一旦观察到疑似超限车辆,在此执勤的交警立刻上前指挥其进入治超站,随后路政人员引导车辆进行过磅称重,超者当即卸载处罚、不超者立即放行。

“没想到治超整得这么严!”从甘肃入绵的郭川师傅向记者表示,他发现治超站的执法力量明显比以往增强,各类宣传标语、警示牌等也相应增多了。执行严格、设施完善、人员齐备,源自该线路的特殊性和对存在问题整改落实的坚决性。该站位于省道105线成青路段北川与平武的交界处,是甘肃、宁夏等省货车入川的必经之地。为有效解决交警和路政人员少、任务重、设备缺等实际问题,平武县交通路政、公安交警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方法,从执法力量、设备以及经费等方面进行了倾斜。“以保障过往车辆的行驶以及沿途的桥梁道路安全。”平武检测站副站长谢庆东告诉记者。

在人员方面,驻站交警共有6人、路政22人,实行24小时四班三运转的治超工作机制;经费方面,在平武县财政预算基础上,每年又投入2万余元购置执法装备和安全防护器材;设施设备方面,2月以来更新了大量引导车辆进站的标示标牌等必要设施设备。谢庆东表示,这些要素的保障,为治超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健全工作机制治超流程更规范

当天下午4时许,记者看到,经执勤交警胡文坤的指挥,一辆满载钢管的货车缓缓驶入治超检测站。随后,路政人员张林在检查了驾驶员的道路运输证、驾照等相关证件后,引导货车慢慢驶上地磅称重。“未超重,可以放行!”在看了电脑上的数据未超标后,路政人员张涛向司机大声喊道。

治理“双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交警、路政、运政以及派出所民警等多部门。为确保工作高效开展,平武治超站认真落实联勤联动机制和一站式查处机制。2月17日,平武县公安局再派交通民警进站驻扎,实行路政交警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部门联动,大大提高了治超成效。”胡文坤告诉记者,他们对受罚车辆都严格执行了抄告制度,处罚文件一式两份、一车一档(交警和路政人员各一份),每周书面抄告车籍所在的运管所,“这就做到了操作流程的规范性,也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

平武县领导高度重视治超工作,副县长、公安局长杨登勇,副县长屈然斌等抓问题的整改落实,要求交通路政、运政、公安交警、派出所等单位每月定期召开两次联席会议,研判形势、解决问题,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治理见实效收获百姓交口赞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下,过往平武治超站的“双超”车辆大幅度降低,道路安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据在治超站附近长期开小卖部的陈林观察,现在货车超载明显减少,“路上越来越安全了,给这些辛苦的治超人员们点个赞!”

据了解,仅从2月15日至28日,平武治超站共检测了1334台次、卸载货物312吨、处罚46台次。“我们还做到了所有载货车辆一个不漏进站检测,消除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全覆盖。”谢庆东说,现在,通过长期的宣传,不敢超、不能超已成为大多数驾驶员、车主的自觉行动。

针对下一步工作,平武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飞表示,将继续强化治超工作力度,重点打击绕行逃检等行为;积极抓好源头治超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县治超工作。同时,希望大家对治超工作多多理解,为共同维护道路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裴玉松 本文原载于2017年3月4日《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