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走进寒气正隆的青龙村,记者却感受到了强劲的发展律动:极具地域特色的川西民居风貌提升全村“颜值”、竣工通车的水泥路盘活了几千亩中药材、全村的“四改两建”步入尾声……得益于各界的合力攻坚,青龙村2017年成功“摘帽”,减贫7户1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昔日的贫困村上悄然进行着美丽蝶变。
“现在山里的药材运送可方便了!”“运材料修房子这些也比较方便了!”“我们明年还要扩大栽种规模!”得知记者前来的采访意图,村民们在去年竣工的“五星级”村委大楼院坝里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修通了路,现在日子是越过越美哟!”去年“摘帽”贫困户黎茂祥的感言,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交通不便是挡在全村发展路上的“拦路虎”。该村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村民们有种植大黄等高山中药材的传统。因通往中药材基地的产业路没有打通,村民出行、药材运送等都极其不便。“全村有4000余亩中药材,却卖不起价!”说起村里曾经的不便,村支书王金富叹息道。
要致富先修路。为村民修通致富路被青龙村当作摘掉贫困帽、致富奔小康的关键一招。赶上中央的好政策,再加上县级联系领导、各级帮扶部门的倾心帮扶,硬化道路的资金很快下拨,工程也在第一时间启动。车行在青龙村,记者注意到硬化的水泥路很多都是在半山腰开凿而成,路旁还残留着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破石开山的痕迹,一条条白色的粗线条直通至大山深处的药材基地。“这条路修得太艰难了!”同行的水晶镇镇长龙昌武道。据他介绍,去年平武罕见的持续暴雨和连绵秋雨影响导致施工十分困难,混凝土多是用挖掘机运送,有时还涉及到两次乃至三次转运。
在克服各种困难后,全村于去年九月建成了通社水泥路道路9公里(原计划10.19公里,因天气原因导致有1公里产业道未硬化,将在今年春节后硬化),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全村4000余亩沉睡的中药材因此被唤醒,村民致富增收的门路多了起来。预计2017年全村特色中药材产值将突破500万元,大黄、云木香等草本药材销售额将突破20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我现在可以用火三轮拉药材去卖,也有老板到基地来收,仅卖中药材就可以赚一万多!”谈及通往基地的水泥路,黎茂祥点赞不断。
路通万业兴。村民出行、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为全村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托全村特色中药材基地,大力发展“平武中蜂”养殖为村民、村集体增收拓宽门路;在发展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绞股蓝基地20亩,为全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新的产业支撑;全年投入80万元资金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在风貌改造、“四改两建”等方面着力确保贫困户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感恩共产党”“富裕和谐,幸福美丽”“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全村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大家伙儿的日子今后一定会越过越美!”对村子未来的发展,村支书王金富充满信心。(文/图 裴玉松 来源:《绵阳日报》编辑:新闻宣传中心 胡丽)